江门是广东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为解决老年人尤其是患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江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发展。2016年,江门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经过4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市101家养老机构均通过不同形式配备了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让老年人能够安心生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罗坑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为居民量血压。
A
家庭病床服务,解决居家老人两头奔忙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需要居家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剧增,他们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需要经常到医院住院治疗,两头奔忙。而有些没有经济能力的患者,因得不到专业的护理及康复锻炼,只能“听天由命”。
为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医养问题,江门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实现居家医养结合,通过逐步推广家庭病床服务,让医务人员主动走出医院,到患者家中进行诊疗,既减轻了行动不便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的麻烦,同时高达80%—90%的报销比例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64岁的林兰娟(化名),2018年因患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致左侧肢体偏瘫,在医院治疗出院后长期在家。她的偏瘫肢体因缺乏系统功能训练,导致出现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反复头晕。2019年,林兰娟与罗坑镇中心卫生院签约家庭病床服务后,罗坑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每周上门2次,给她进行关节松动、艾灸、中医透药治疗等康复训练,并指导她在家坚持训练。目前,林兰娟的生活基本能自理。
据悉,居家养老是江门当前的主要养老方式,江门于2011年底将家庭病床定点医疗机构范畴扩展至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2020年1月—11月,全市家庭病床累计建床5730人次。
以“家庭医生服务”为模式,“家庭病床”为依托,打造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让患者在家中即可享受到周到、方便、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政府减压、老人受益。
B
多模式多层次,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
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江门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先后出台《江门市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江门市关于推进康养服务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明确了医养结合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按照投资额分三档为社会办医疗、养老机构提供建设资金补助,持续加快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
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在进行培训。
目前,除通过家庭病床实现居家医养结合外,江门努力打造了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医疗机构受托管理运营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等六种模式,多层次、多模式推进养老机构医养融合。
提高医养结合医护人员的水平,推动医养结合,是江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为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打造一支既懂医疗卫生又熟悉养老机构管理模式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2019年,江门出台了《江门市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于2019年、2020年分别举办了2期医养结合医护人员技能培训班,通过对基层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护理员骨干的专业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护理人员对老年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能力。
经过4年多的发展,江门逐步实现了由“各自为政”到“互动融合”、由“单一医疗”“单一养老”到“医养一体”的转变,老人享受到由“出门求医”到“医疗到家”的便利。目前,全市101家养老机构均通过不同形式配备了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
接下来,江门将完善医养模式,探索在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开展“日托型医养护”模式,为老人提供更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创新工作模式,推进互联网+医养便捷服务,探索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培育医养结合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