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
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
图片
图片
文章正文
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2017-04-12 13:55:20    文字:【】【】【

近日,广州荔湾警方端掉了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忽悠老人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然后高价售卖假药和保健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人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竟然不肯配合警方调查。其中一位72岁的老人子女都在国外,平日无人照顾。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因此无论如何不肯报案。近年来,不少老人深陷保健品骗局,有病不吃药,被骗光“棺材本”,家破人亡,甚至去世后家里还会收到推销电话。

  保健品“坑老”为何屡禁不止?

  “健康牌”“免费牌”“旅游牌”“讲座牌”等是保健品“坑老”屡试不爽的营销招式,且招招都戳中老年人格外珍惜身体健康、不愿意给晚辈添麻烦的心理。尤其让老人招架不住的一张牌是“感情牌”,几乎成为这种吸血营销手段的“必杀技”。对老人无微不至,嘘寒问暖已是“标配”,有些保健品销售人员甚至当众下跪叫爹妈,为骗钱毫无底线。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着保健品销售人员比亲生子女还“关心”自己,不为保健品功能,也可能为这份“情义”埋单。因此,许多老人在“亲情营销”面前毫无抵抗力。“亲情牌”打造的“温柔陷阱”如此奏效,以至于有的老人即使事后发现上当,往往也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吞”,不愿意和家人说,更别说举报了。退一步说,就算老人幡然醒悟,想让骗子现出原形,也未必能如愿,商家有备而来,在销售过程中有意规避各种法律风险,让你无可奈何。【详细】

  据了解,各相关部门无论对保健品销售企业的资质,还是对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都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办理了营业、税务等执照就可以开张营业,行业门槛极低;而且,由于缺乏保健品营销规范,种种欺骗的营销手法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有关部门查处也没有相应的依据。这不仅为一些心术不良的人行骗开了方便之门,更让监管部门无从监管。可以说,正是这种监管的“先天”缺失,才使得保健品骗局恣意疯涨,也是保健品公司越开越多、骗子的胆子越来越大的关键所在。【详细】

  面对保健品“坑老”,当反思老年人权益保护

  面对保健品“坑老”,首先当反思老年人权益保护。一些商家和骗子,宣称保健品是“健康必需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或向老人过度推销保健品、养生术等等,均是一种违法行为。针对这种“坑老”现象,有关部门应高度警惕,并制定铁律进行严厉打击。然而,保护老年人权益,仅仅凭靠制度和法律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树立全民敬老意识,倡导人们恪守社会公德,尊重和善待老年人。特别是,亲情和孝心,才是老人最需要的“保健品”。我们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应注重老人的“精神赡养”。【详细】

  健康关爱还应纳入到社会养老的设计中,比如,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开展针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等,提供更专业、更权威、更人性化的健康服务,延伸养老功能,丰富养老内涵,避免老年人的健康关爱需求满足在正规渠道之外。当然,要杜绝类似“坑老”骗局,离不开监管部门的积极监管,从源头杜绝乱象。【详细】

  保健品行业亟待规范 对“坑老”要“零容忍”

  扼住保健品“坑老”的喉咙,必须提高违法成本。保健品“坑老”频频发生,与低成本、高利润的现状不无关系。从经济角度剖析,一个成功的骗局,收益往往数以百万、千万元计,就算被查处,罚金可能只有数万、数十万元,两者不成比例,威慑力不足。假如,大大提高经济处罚力度,或支持受害者的高额赔偿要求,让欺诈行为无利可图,情况就会好些。从查处率角度窥探,由于此类骗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隐蔽性,发现与查处不易,查处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某些人的投机心理。

  和许多社会管理领域一样,现行体制对于保健品营销的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工商、卫生、食药监、公安等多部门的多头管理,导致各方管理责任不够明确、职责不够清楚、打击不够精准,偶尔还难免出现互相推诿、相互掣肘等现象。更深一层,法律供给也稍嫌不足。由于对这类行为的法律定性存在不同认识,各地对查处“保健品坑老”行为,多半是予以罚款等行政处罚,规制力度偏弱。对于传销式销售或是销售伪劣保健产品,骗取老人巨额财物,应该考虑采用刑罚手段,加大惩治力度。【详细】

  而造成保健品骗局泛滥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在于经营保健品的行业门槛太低和缺乏相应的管理规定,我们唯有对症下药、从源头治理,才能一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经营保健品的行业规定和营销规范,对企业、从业人员的资质及经营地点、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不仅可以从制度上规范保健品经营,而且监管部门也有了可操作的监管依据,同时也为老人识别保健品“骗子公司”创造了条件。这样一来,保健品骗局的土壤就被彻底铲除了,再加上监管部门的保驾护航,老人因购买保健品被骗的事件也就很难发生了。【详细】

  微言大义:

  @看世界慢一步:很多老人买保健品,别说有关机构了,自己亲生子女都拉不住!真要有人去管,人家一句话就给你堵回去:“我花自己的钱,你管得着?”

  @南山渌水:我碰到过这种情况。当时,社区来了一个推销医疗器械的,让老人们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试用,还放着投影仪,声称如何如何神奇。推销员左一声爷爷,右一声奶奶,可甜蜜了。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工商部门的同志都去了,要老人家不要上当,老人们不肯相信,还骂工作人员多管闲事。

  @赤火幽灵1213:有时候提醒是没用的。我爷爷痴迷于保健品,谁的话都不听。有一年吃含有激素的保健品,血压飙升到180。后来不吃了,又迷上了另外一种。曾经做过医院院长的他说保健品能治50多种疾病。

  @海贼a王路飞:业务员比儿子还亲,老人能不掏钱吗?关键是空巢老人需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王子韬密欧:骗子只是为了钱,钱骗光了,骗子还会理老人吗?还有,骗子陪自己的父母了吗?

  @声响碧空:不如出台政策:老人举报非法保健品,送6枚新鲜鸡蛋。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保健品“坑老”其实并非新闻,这一市场乱象已持续多年,其背后也交织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子女给予老人更多关心,无疑是化解保健品“亲情营销”的一剂良方,但知易行难,面对生活压力,很多时候子女也是力不从心。为此,从社区到全社会需要及时进行补位,通过有效措施尽可能满足老人的健康关爱需求。当然,保健品骗局泛滥的根源还在于市场的失范,只有通过进一步规范经营,让行业门槛和违法成本得到极大提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保健品“坑老”的问题。而这必然会面临相关既得利益群体的反扑,对此,监管层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浏览 (482)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carmen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访问统计